战火下的乌克兰地下遍布无人机工厂妇女直接撑起一片天

发布时间:2025-11-04 06:29:21  来源:bob手机版网页体育

  乌克兰战场已成为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无人机对抗舞台。在前线,交战双方天天都会出动数百甚至上千架无人机展开激烈较量。在这种高强度消耗战的背景下,无人机的快速量产能力显得很关键。近日,台湾《联合报》记者冒险深入乌克兰,探访了一处隐秘的地下无人机生产基地,意外发现这里的生产线几乎完全由女性员工支撑运转。 《联合报》在专题报道中详细记录了这次秘密探访的见闻。在基辅某处不起眼的建筑内,隐藏着一个由女性主导的地下无人机工厂。当暗门缓缓打开时,工厂负责人达里亚谨慎地引导记者进入,她反复叮嘱一定要关闭所有电子设备的网络连接和定位功能,因为俄军的电子侦察系统随时有可能捕捉到微弱的信号,进而锁定这个重要军事设施的位置。 这个地下生产基地区域划分明确,包括行政办公区、组装车间、飞行测试场和员工休息区。走进核心的组装车间,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工作台,每张桌子上方都悬挂着高效的抽风管道,持续运转以保持空气流通。整体空间回荡着此起彼伏的作业声:精密仪器的运转声、工作椅的滑动声,以及最为突出的焊接电路板时发出的滋滋声。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技术密集的车间里,几乎所有的操作人员都是女性,她们专注地低头工作,熟练地将各种精密部件组装成完整的无人机系统。

  据工厂管理人员介绍,无人机的组装工序经过精心设计,技术门槛并不高。新入职的女性员工会接受为期两周的系统培训:第一周主要学习无人机基础知识、焊接技术和电池组件装配;第二周则进行密集的实操训练,直到通过严格的技能考核。完成培训后,她们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留在这家工厂,或者前往其他军工企业工作。这些女工的背景五花八门,有的曾是公关专员,有的做过超市收银员,还有的来自食品加工行业。

  这一现象折射出乌克兰面临的严峻现实:随着战事持续胶着,大量适龄男性被征召入伍,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军工生产岗位正慢慢的变多地由女性填补。在乌克兰国防工业这家国营军工集团中,女性员工比例已达38%,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攀升。私营军工企业的女性从业比例甚至更高。军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约有7万名女性在军队服役,分布在医疗、技术上的支持和无人机作战等多个关键岗位。 达里亚向记者透露,乌克兰正在推行去中心化的无人机生产战略,目标是让普通民众也能在家庭环境中完成无人机组装。这种分散式生产模式将使俄军难以锁定和打击关键生产设施。美国《商业内幕》的报道指出,战争压力促使俄乌双方的无人机研发生产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与西方国家动辄数年的研发周期不同,乌克兰团队能在短短数周内完成从设计到实战测试的全过程,这种惊人的效率令西方军工企业望尘莫及。实战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技术创新,军事科技从实验室到战场的转化时间被压缩到极致。 这座地下工厂堪称乌克兰无人机产业的典型代表,类似的生产基地在全国各地星罗棋布。这种分布式生产网络带来了无人机产量的几何级增长。2023年底,泽连斯基总统提出2024年生产100万架无人机的宏伟目标;到2024年10月,这一数字被刷新为年产能400万架;而乌克兰国防部的最新规划显示,到2025年夏季将实现日产1000架无人机的惊人产能。 这种战时生产模式不仅保障了前线作战需求,更意外地培育出乌克兰极具竞争力的无人机工业体系。分析人士预测,待战争结束后,无人机产业很有几率会成为乌克兰军工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其战后重建提供持续动力。乌克兰在无人机领域的异军突起,既是战争压力下的被迫创新,也展现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