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负极材料市场展望:需求激增与资源集中化的双重驱动

发布时间:2025-04-01 21:48:27  来源:bob手机版网页体育

  随着2024年逐渐进入历史,锂电负极材料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与发展。业内多位权威分析人士一致认为,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将成为推动负极材料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条件。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的迅速增加背景下,负极材料的需求被认为将持续激增,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负极材料市场愈加繁荣。根据预测,随着电动化进程的加快,负极材料的需求将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此外,随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降低,负极材料的性能也将不断的提高,从而满足更广泛的市场应用需求。这一趋势已在新一代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的快速发展中初见端倪。

  业内普遍预期,由于负极材料环节的盈利能力仍然较强,以及总供需关系相对宽松,预计到2025年,负极材料的价格将持续保持在低位运行。中金公司分析指出,头部企业的成本优势将持续扩大,预计在2025年至2026年间,落后产能将逐步退出市场,随之而来行业供应格局将显著改善。

  作为锂电池四大主要材料之一,负极材料直接影响锂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与循环性能。目前,市场主流的负极材料主要是人造石墨。然而,当前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供需错配加剧,导致负极材料的价格北上南下不一,行业企业面临困难重重。为应对这一局面,行业内企业普遍选择降本增效,研发新产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如今,中国企业在负极材料的出货量上仍然占据着全球领头羊。2023年,全球负极材料的出货量达到180万吨,其中中国占比高达94%。2024年前十个月,国内企业的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65万吨,这一数据撑起了整个行业的基本面。然而,行业上游供给过剩以及需求不均将继续为公司能够带来压力。作为提升电池快充性能的重要一环,负极材料市场在未来将出现区域性套利机会。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之下,不同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化趋势。一些头部企业的产能实现了满负荷运转,而一些中小企业则因市场疲软而遭遇产能利用不足的困境,这样的一种情况在2024年仍将延续。坤天新能总经理指出,随市场趋于饱和,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只有通过降本增效,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

  在强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和盈利压力下,负极材料企业都在加大研发技术投入。研发新产品、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成为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出路之一。例如,坤天新能研发的连续式石墨化炉工艺,已实现了生产周期大幅度缩短、能源消耗降低等效益。不仅如此,废气排放减少程度也相当可观,显示出行业在环保方面的进步。

  市场的低迷并未抹杀发展的希望,反而让大家重新审视行业的潜力。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负极材料价格持续下降的可能性较小,而是将会维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并伴随需求的上升而出现反弹。璞泰来等头部企业表示,技术持续创新和新产品的推出,必将使其在2025年迎来盈利能力的回升。同时,随着客户对品质和性能的愈发重视,负极材料价格也借此机会逐步上涨。

  展望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充满挑战也具有诸多机遇。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价格低迷与行业盈利压力持续,让企业不得不改变策略,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然而,新能源行业的迅速增加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也为行业未来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业界一致认为,随着负极材料市场供需关系的日趋合理,未来市场定会迎来新的改变,引发更为积极的讨论与期待。而在不久的将来,谁将占得先机,成为行业的真正赢家,将是值得共同关注与探讨的话题。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